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_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_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_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2.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的历史故事

3.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4.草木皆兵的意思及出处

5.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6.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_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

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草木皆兵的意思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也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草木皆兵的意思

        木:树;皆:全;都是。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的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根据这段史实,就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两个成语。

草木皆兵近义词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带兵攻打东晋,被打得大败,逃走时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追兵。后用来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时听到一点声音,就十分恐慌紧张。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疑神疑鬼:形容人多疑。

        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的历史故事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谢玄和刘牢之,总数只有8万人。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来是东晋的官员,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兵力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溃不成军了。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两军对峙时间一长,就会对晋军不利。于是,谢玄用激将法让苻坚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淝水,决一死战。约定渡河的时刻到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总攻。没料到许多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此时,朱序又乘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队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过了淝水,秦兵拼命逃跑,苻坚被箭射伤,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在兵法当中,有一个说法“攻心为上”,面对敌人的时候,如果能够让他从心理上首先溃败,会比只是攻城要好很多,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抵挡不了攻击,结果自然就是不战自败。而今天要说的这个成语“草木皆兵”,虽然不是刻意使用计策击败人的心理防线,但是却让敌人在屡次的战败中达到了这种效果,那么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可以当做是一个成语来用,也可以当做两个,但是前后的意思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个词说的是,人在极度惊恐的情况之下,不管听到什么风声鹤唳,看到什么草木成群,都会以为那是士兵,是军队,用来形容失败者的一种极度恐惧的心理,紧张的状态之下的疑神疑鬼,也是一种在心理上击溃对方的结果。

        2.苻坚

        这个词出自《晋书·苻坚载记》,那么这个苻坚是什么人?晋朝时期的混乱,差点导致汉人灭族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东晋时期,有很多外族人建立的政权,苻坚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前秦皇帝。他在位期间,前秦一度达到了与东晋对峙的地步,前秦在北,东晋在南。面对这样的局面,苻坚自然想要一举灭掉东晋,于是就发动了一场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我们稍后再说,总之苻坚战败,那么原本被他纳入版图的那些国家纷纷瞅准机会脱离前秦的控制,又分裂出很多个政权,东晋也借此机会向北推进,这一场战争中看似占尽优势的前秦却落得惨败,国家也由此走了下坡路,十一年后,前秦与后秦交战,苻坚被斩首,太子虽然继位却也被伏击斩杀,前秦的历史就此结束。

        3.淝水之战

        再来说淝水之战。据记载,东晋派出兵力八万,对抗八十万大军的前秦,看似没有胜算,但谁也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东晋主战和指挥战争的是谢安等人,他们从地势、人心、战术等方面,将所有的优势都发挥了出来,涣散前秦的军心,组织民间力量对抗,再加上苻坚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此一战定然不会失败,没有做好充足的战略准备,才终于落败。

        先头部队失败之后,苻坚慌了,于是在观察晋军时,竟然恍惚的以为那些山上草木全都是士兵。心理上的溃败比什么都可怕,苻坚就这样一路败下去,直到造成再也挽不回的局面,前秦就此走向末路。

草木皆兵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草木皆兵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释义: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大军80万进攻东晋,东晋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统率8万兵马迎战。苻坚听说对方只有8万兵力,态度十分傲慢,根本没把小小晋军放在眼里,他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速战速决。

        谁料,双方刚一交锋,苻坚便领教了对方的厉害:25万先锋部队在寿春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而逃。前秦锐气被挫,人心惶惶,军心动摇。他慌了手脚,再不敢掉以轻心,赶紧与弟弟苻融趁着夜色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视察敌情。当晚阴雾蒙蒙,双方军队相隔淝水,苻坚远远望去,只见对岸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向北望至八公山,那里驻扎着晋军的大本营,阵阵夜风呼啸而过,山上随风而舞的一草一木,俱像是漫山遍野的晋军。苻坚转回头,面有惧色地对弟弟苻融说道:“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呀,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造成了巨大压力,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要求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想趁对方渡河之时发起进攻,遂答应了这一要求。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所想,后退军令一下,秦军便如潮水般后退,难以迅速整顿,晋军则趁势渡过淝水,将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许多士兵惊慌无措,四散奔逃时听到风声与鹤鸣也误以为是追兵又到,互相踩踏又死伤无数。主将苻融在战斗中阵亡,连苻坚也受伤败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后人根据这段史实概括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两则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是《晋书·苻坚载记》。

       

草木皆兵出处

        草木皆兵的出处是《晋书·苻坚载记》。原文为: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草木皆兵历史故事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发生于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乘着项羽在进攻齐地,率领大军攻陷项羽的大本营彭城。而项羽仅带三万骑兵回援,便杀的刘邦大败,丢盔弃甲的。于是开创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自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统一了北方英雄无敌的曹操,号称八十万的大军,结果被三万的孙刘联军打得惨败。由于曹操的军队不习水战,于是在庞统献上连环计中,被苦肉计的黄盖诈降所误,用火船将曹军烧的是死伤无数,大败而归。也正是这场战役,成就了周瑜诸葛亮的威名。

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历史典故出自于《晋书·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翻译:听到风声像是鹤在叫,都以为敌军已经杀过来了。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扩展资料: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

       东晋孝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进,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进,又派兵五万进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进获。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应该抓紧进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秦军抵挡不住。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士气。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百度百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简短

       成语解释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故事介绍: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漫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历史上东晋时代,淝水之战。秦王苻坚派遣九十万大军进攻晋国,被当时的晋国大将谢玄、谢石以八万守军击破。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读后感

       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前秦王就是因为他太骄傲了,所以才会让东晋有机会以少胜多,战败前秦。

       就像我们平时学习一样,不能因为这次考试得了100分而骄傲自满,一直停留在之前的100分的喜悦之中而不再努力,那么以后就很难取得成功。不只是学习,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要骄傲,这样才会不断取得成功。

       草木皆兵成语故事简短如下:

       1、秦王攻打晋国

       讲的是东晋时代的秦王苻坚攻打晋国,由于双方军队力量悬殊,加上苻坚首战失败,使得他对晋军感到轻忽大意。当他和他弟弟连夜视察前线时,由于天气恶劣,他们误将晋军驻扎在山上的草木当做士兵,导致全军惊惶败逃。

       2、秦军战败

       最终,秦军被彻底击溃,苻坚也仓皇逃跑,甚至听到风声和鸟声也以为是敌人的追兵到了。这个成语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释义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草木皆兵例句如下:

       1、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2、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该草木皆兵,要相信他人,给予他人信任。

       3、虽然敌人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但他们仍在负隅顽抗。

       4、受惊吓后的他,总是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担惊受怕,真如草木皆兵一般。

       5、虽然地方不大,但因为恐惧,她还是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样,觉得到处都充满着危险。

       好了,关于“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草木皆兵的意思是什么草木皆兵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