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
震中是什么意思_震中用什么表示
tamoadmin 2024-09-24 人已围观
简介1.地震的震原深度多少千米是什么意思2.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3
1.地震的震原深度多少千米是什么意思
2.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震中)的垂直距离,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千米~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震源深度的影响:
1、震源的深度会影响地震的强度
一般来说,浅源地震相对于深源地震来说,震级较大。这是因为浅源地震释放的能量更接近地表,能够更有效地传播到地表,导致地震波的强度更大。而深源地震由于能量传播距离较远,能量衰减较大,因此震级相对较小。
2、地震源的深度会影响地震的震中位置
浅源地震的震中位置通常位于地震源的上方,而深源地震的震中位置则位于地震源的下方。这是因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球内部不同密度和介质的影响,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浅源地震的震中位置更接近地表,而深源地震的震中位置则更接近地下。
3、地震源的深度还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
浅源地震释放的能量更接近地表,地震波传播路径相对较短,因此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而深源地震释放的能量需要经过较长的传播路径,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这也是为什么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折射、反射等现象的原因之一。
地震的震原深度多少千米是什么意思
震的意思和含义如下:
“震”,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è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震”的基本含义为雷,疾雷;引申含义为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如震惊,震怒。在日常使用中,“震”常做动词,表示地震,如震中,震级。
详细字义解释如下:
1、猛烈颤动;使颤动。?
2、特指地震。?
3、情绪过分激动。
4、代表雷。
组词如下:
震撼、震动、震惊、震悚、震慑、震荡、防震、震级、震源、震中、震灾、震情、震悸、霹震、震惧、震愕、震耸、山震、震旦、爆震 。
造句如下:
1、窗外的鸟叫声是我有些清醒了,但心中无不为那情感所震撼!我不禁的深思。
2、奥运会的成功终结,是何等震撼人心的工作啊。
3、昨天我看了一部科幻**,里面情节简直震撼人心。
4、这篇文章写得咄咄逼人,震撼力十足。
5、这种颤栗的感觉尽管如此微弱,却又如此强烈地震撼着我默默期待的灵魂。
6、人们听到震撼人心的消息时都激动得流泪了。
7、这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8、最近,又传来震撼人心的喜讯,通往广州的高速公路要经过我们村。
9、当你感知到伟大生命意义的震撼时,你才会更加珍惜生命。
10、他的这篇短文十分朴素,却震撼人心。
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单位为公里(千米)。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原因之一。
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中源地震:60—300公里。
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导语:纵观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分为地震活跃期和地震活动平静期。有一种地震叫双震型地震,那么,大家知道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是什么?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双震型地震什么意思
双震型地震的意思是指一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双震型地震亦称“共轭地震”,它是构造地震的一种类型,是震群型地震的一个亚类。在一次地震序列中,主要的地震能量分两次释放。1983年由中国学者提出此名。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离: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为震中距。
震源处的岩层活动产生强烈震动时,会产生一种以很快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其中一部分传到地球表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的方向相垂直,与传播方向一致为纵波(上下跳动)。横波(左右晃动)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它反映地震的大小或强弱,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通常我们用“级”来表示。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2倍;震级相差2级,其能量相差约1000倍。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临震前兆:
1、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表现,例如:冬眠的蛇出洞,养殖场里面的蛇撞墙,动物园里面的老虎不愿意归笼并且长时间在空地待着,鸡飞上树上,牛羊马不归棚,老鼠不怕人倒数乱叫乱跑,夜晚大量老鼠拖家带口的逃离,狗夜间长时间的狂吠,夜晚鸡鸭不愿意归窝,动物非常急躁,蟾蜍集体迁移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蟾蜍迁移都是地震前兆,实际上每年的4月至5月受发情期繁殖期等影响国内会出现大量蟾蜍迁移的表现等。
2、地震前的植物异常表现,例如:含羞草白天闭合晚上开放正常情况是白天开放,晚上闭合,冬天的花提前开放等。
3、地震前地质异常,例如:井水异常上升,异常下降,河水没下雨却变得浑浊,河水湖水变色等,温泉水温异常变高。
4、地震前其他异常,例如:地震前空气会变得异常闷热这种闷热和平常夏天下雨前的闷热不同,地震前的闷热持续时间长;部分地震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前震活动,实际上前震或者和震群型地震非常难区分,只能根据电离层等其他数据来区分,因为大地震或者强震的前震活动也是呈现密集型的小地震频发的现象,而震群型地震也是这样的现象;另外地震发生前几分钟或地震前几天会出现地光,地声等现象很多人容易把地光和城市光污染混合在一起,光污染是指城市内街道的霓虹灯,街灯产生的光反射到城市上空形成的一种光现象,而地光的颜色较为单调,不过这两个的区分是如果夜晚发现天空有光如果出现光的方向是山区就是地光,如果出现光的方向是城市就不算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