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韩信成语典故的由来_韩信成语典故的由来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8-12 人已围观
简介1.韩信的典故2.韩信的34个典故3.韩信有什么典故?4.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5.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是从何而来的?6."韩信点兵"的由来 成语典故_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
1.韩信的典故
2.韩信的34个典故
3.韩信有什么典故?
4.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
5.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是从何而来的?
6."韩信点兵"的由来
成语典故_四面楚歌的故事: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是谁?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一看四面全是汉兵,楚军进入了重围。霸王带领人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韩信一边作战,一边后退。霸王追赶了好几里地,杀散一批,又来了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四面八方全是韩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转过身来,跑回垓下大营去了。
夜里,项羽听到周围汉营里的士兵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霸王吃惊不小,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人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里喝起闷酒来。他留恋他宠爱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想到这儿,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诗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气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走。马儿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跟着一块儿唱。他唱得流下几行眼泪,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头看他。
霸王跨上乌骓,带着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 ( ) 突出重围,往南跑。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霸王拍着乌骓,飞一样地直跑。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儿,不知道哪一条道儿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就向一个庄稼人问路。那个庄稼人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儿走。”霸王跟一百多个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阵,连道儿也没了,前边只是一片水洼地。他们的马陷在泥泞里,连蹄子都不好 *** 。霸王这才知道受了骗,走错了道,赶紧拉转缰绳,再回到三岔路口,汉兵可已经追到了。
霸王往东南跑,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点了点人数,一共才二十八个骑兵,追上来的人马有好几千。霸王觉得没法脱身了,就带着二十八人上了山岗,对他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作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儿被围,这是天数,不是我不会打仗。”
他把二十八个士兵分成四队,说:“我先杀他们一个大将。你们跑下去到东山下会齐。”他大喊一声,向一个汉将直冲过去,杀了一个汉将。
霸王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二十八个子弟兵全都到了。汉兵赶来,又展开血战。霸王专挑汉兵多的地方冲杀。他左刺右劈,又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和不少士兵。汉军将士不敢逼近楚兵,远远地嚷着躲着。霸王点了点自己的人数,仅仅少了两个。
霸王杀退了汉兵,带着二十六个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荡着一只小船等在那儿。他知道来的是霸王,就催他马上渡河。他说:“江东虽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还可以在那边做王。这儿只有我这只船,请大王赶快渡过河去。”
霸王笑着对亭长说:“当初我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江来打天下,到今天他们全完了,我哪儿能一个人回去呢?就说江东父兄同情我,立我为王,我哪儿有脸见他们呐?”他接着又说:“这匹乌骓马,我最喜爱,曾经一天跑过一千里地。我舍不得把它杀了。我知道您是个忠厚长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这匹马送给您。”
他和二十六个子弟都拿着短刀步行,跟汉兵交战。他们杀了许多汉兵,自己也一个一个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个人。他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了。
韩信的典故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参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韩信的34个典故
韩信垂钓典故
一饭之恩,这一成语出自《史记·淮阴候传》,说的是韩信年青时的故事。韩信,西汉初期著名军事家,江苏淮阴人。秦末农民起义时初属项羽部下,因未得重用继归刘邦。相传韩信年青时期,因家境贫苦,生活撩倒,曾受过“胯下之辱“。韩信曾在一个亭长家里宿食。亭长的妻子有意不给他吃饱,借以锤炼意志。一日,韩信来到城外钓鱼,因三餐不食饿得慌,在河边洗衣的一位老妇同情他,主动供给饭食。韩信发誓说:“我将来一定报偿您的恩德。“后来,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他回到淮阴,即拿出千金重赏漂母,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据《水经注》载:“淮水右岸即淮阴,昔韩信钓于此“。韩信钓台位于今江苏省洪泽湖淮阴县码头镇,湖中港汊纵横,水草茂密,为淡水鱼类繁育场所,此地乃是人们极好垂竿的地方。
漂母墓位于淮阴县码头镇东约三华里处,俗称泰山墩。
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两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其二侧碑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为护墓而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承该乡保,实力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
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出生在淮阴县码头镇。《史记》载:“信年少落魄,曾约(钓鱼)于淮阴城下,漂母见信饥于食数十日”,便以食赐之,并激励韩信上进。秦未,韩信辅佐刘邦得天下,受封楚王,都下邳,念念不忘漂母之恩,赠千金以报,可惜漂母已逝,“增陵以报母”,韩信传达室令部属取土圆坟,筑成此冢。
淮阴天节孝祠,以正堂祀漂母,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凭吊,唐代诗人刘长卿吟诗云:“昔贤怀一饭,兹了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诸萍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年年绿,王孙此旧游。”
在码头镇上原还有漂母祠,当时的祠堂前临淮水,庙画母像,门额上横写道:千金一妪。联云:姓名隐同黄石远,英雄设在赞侯先。现祠堂已毁而古墓尚存。
注:另外,在现老淮安即淮安市楚州区萧湖还有一处韩候钓台。不知何故。
韩信有什么典故?
韩信的34个典故如下:
1、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
2、拔帜易帜:韩信带兵攻击赵国。双方交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拼死作战。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冲进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
3、狡兔死,良狗亨:刘邦当皇帝后为削弱韩信的势力,把韩信封为楚王,然后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再将他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皇后吕雉又以谋反之名将韩信诱至长乐宫杀死。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
更多内容如下:
1、独当一面、楚汉争霸的时候,韩信和刘邦兵分两路夹击项羽,刘邦对韩信这一路心存疑虑,就向张良寻求意见。张良的回答是:韩信能独当一面。意思是说:韩信完全能胜任那一路的工作。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能独立完成某个领域工作的能力。
2、十面埋伏、这是韩信的“封仙”之战,在强悍的霸王项羽面前,他能算无遗策地将项羽包围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比八面都还多两面埋伏,迫使项羽最后逃亡乌江,并在那里走投无路自杀。
3、功高震主、汉朝建立后,由于韩信的功劳太大,使得刘邦的地位都受到他的威胁,这样反而对韩信不好,因为臣不能超过君。果然,不久后刘邦的夫人吕后就对韩信下手了。
有关韩信的历史故事及成语典故
身为汉初名将,韩信为西汉的开国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出身低微,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正因为韩信如此丰富精彩的人生,才使他成为了最有故事的历史人物,仅与他相关的成语几十个
1.胯下之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a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2.勋冠三杰
出处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
释义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3.十面埋伏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4.国士无双
出处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时说其他将领都容易得到,但韩信是国士无双
释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5.一饭千金
出处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背水一战
出处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用背水一战的计谋,让士兵没有退路骁勇作战,又命潜伏好的士兵趁机跑到赵国军营把旗子换成自己方的,赵军看到旗帜变后误以为主帅已被擒,瞬间军心涣散,大败。这也是韩信的成名之战。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7.不赏之功
出处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8.置之死地而后生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义: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9.拔旗易帜
出处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释义比喻取而代之。
10.解衣推食
出处项羽派人来劝说韩信背叛刘邦时,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怎么能背叛呢?
解释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11.功高震主
出处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12.妇人之仁
出处同样是韩信评价项羽时所说,说项羽妇人之仁。
释义仁: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13战无不胜
出处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
释义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14.兵仙神帅
出处:明·茅坤《史记钞》:“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释义: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5.推陈出新
出处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
释义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6.略不世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17.人心难测
出处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来两人翻脸。
释义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作“人心莫测”。
18.伐功矜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处韩信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指明要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从此得以发迹,最后韩信之死也是因为萧何献计给吕后,还亲自骗韩信到长乐宫被杀。故有此说。
释义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20.肝胆照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释义:比喻以真心相见。
小编可能说的不够全面,请大家谅解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是从何而来的?
1、背水一战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汉相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
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
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
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2、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车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纳李左车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
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
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3、多多益善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
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了韩信。
4、胯下之辱
在淮阴有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着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单影只。于是,他便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5、韩信木罂渡黄河
魏王豹是秦亡之后项羽封王时所立,以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金殿)为都城,管辖河东郡。刘邦还定三秦之后,自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南)渡黄河向东扩展,魏王豹顺应大势,不战而降,归顺汉王,并带兵随汉王东进讨伐项羽。
后来,汉王东征受挫,魏王豹托词亲属有病要回去探视,便离开汉王。回魏之后,他立刻关闭黄河东岸渡口,断绝与汉的来往,重新投向楚霸王。
刘邦看到魏王豹所控制的地区十分重要,从魏国西进可以威胁关中,南下可以截断汉军粮道,与楚军形成对汉军的夹击之势。
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刘邦先派郦食其前去劝说魏王豹归顺汉王,并许诺封以万户之邑,却遭到魏王豹的断然拒绝。刘邦见劝说无效,准备向魏王豹发兵,便向郦食其了解魏将领的情况。
刘邦问:“魏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是柏直。”刘邦说:“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抵挡韩信!”又问:“骑兵将领是谁?”回答:“冯敬。”刘邦说:“是秦将冯无择之子,虽然贤能,也不能抵挡灌婴。”
又问:“步兵将领是谁?”回答:“项它。”刘邦说:“不能抵挡曹参。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任用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伐魏。
韩信在出兵之前,也找来郦食其了解魏将领情况。他听说魏王豹不用有战斗经验的周叔为大将,却用没有经验的柏直,心里就有了对敌之策。他分析魏必然凭借黄河天险,扼守黄河主要渡口,取固守的战略,进行持久作战。
所以,他审时度势,针锋相对地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决定用奇袭的战术一举击破魏军的防线。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韩信率军从关中出发,兵临黄河岸边。
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
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
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
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仰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
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
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魏王豹闻讯大惊,急忙回师救援,但军心已经大乱,难敌汉军的冲击,全军遭重创后被迫向东退却,韩信率领汉军乘胜追击。
九月,汉军在东垣(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俘虏了魏王豹,韩信兵不血刃进入魏都平阳。随后,韩信又分兵平定了河东52县,在黄河以东置河东郡。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后,消除了魏对关中和黄河以南地区的威胁,取得了汉军开辟北方战场的第一个胜利,对减轻刘邦主力在中原战场作战的压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百度百科——胯下之辱
百度百科——背水一战
百度百科——多多益善
百度百科——韩信木罂渡黄河
百度百科——拔帜易帜
"韩信点兵"的由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出自淮安的一个民间传说:有一次刘邦和韩信交心,就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然后刘邦又问,你可以最多带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从此这个成语在民间传播开来,用以表示韩信的卓越军事才能。
的确,韩信为刘邦夺得楚汉之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的领导才能也是毋庸置疑的,被称为军事天才。而他在点兵过程中更是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是他深谙兵法,用兵如神。刘邦曾这样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的确,韩信确实做到了,在定三秦、灭赵国等一系列过程中无一败绩。
其次他用兵灵活,不拘礼于细节,最讲究的是出奇制胜。我们除了上面的小故事,还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营、十面埋伏等关于韩信的经历如数家珍。面对复杂的战斗形势,能够灵活应变,很好的显现了他的领兵智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能够在细节之中总揽全局,从高处入手。正如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才能的发挥,军队能够实现战斗力的最大化,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最大效能,必然要对其进行统一调配。这恰恰是最高深的地方。
韩信,是一代天才,军事才能没的说,可是做人不知道收敛,而这正是他最终被吕后被杀掉的原因。一代天才就此陨落,令人叹息。
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