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
意境优雅的灯谜是什么_有意境的谜语
tamoadmin 2024-09-16 人已围观
简介1.打灯谜文言文2.张起南的谜事活动3.教你猜灯谜2 | 第一讲 灯谜入门4.请列出十五条灯谜,并对其中三条精品灯谜进行一两句话的赏析。急求 在线等谢谢谢谢了!!!拜年。 (打一作家名) 贺敬之除夕守岁数钟声。 (打一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年终岁尾,不缺鱼米。 (打一字) 鳞除夕夜守岁。 (打
1.打灯谜文言文
2.张起南的谜事活动
3.教你猜灯谜2 | 第一讲 灯谜入门
4.请列出十五条灯谜,并对其中三条精品灯谜进行一两句话的赏析。急求 在线等谢谢谢谢了!!!
拜年。 (打一作家名) 贺敬之
除夕守岁数钟声。 (打一商业用语) 年终盘点
年终岁尾,不缺鱼米。 (打一字) 鳞
除夕夜守岁。 (打一歇后语) 辞旧迎新
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 谜底 红萝卜
弟兄五六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 谜底 大蒜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都能尝。 —— 谜底 藕
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峰,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 谜底 藕
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 谜底 蕃茄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它爹和妈,它和爹妈不一样。 —— 谜底 豆腐
一(打一成语)。 谜底:接二连三
无底洞(打一成语)。 谜底:深不可测
爬竹竿(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上升
纸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外强中干
飞行员(打一成语)。 谜底:有机可乘
打边鼓(打一成语)。 谜底:旁敲侧击
笑死人(打一成语)。 谜底:乐极生悲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 谜底:斤斤计较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谜底:开门见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 谜底:不识大体
清浊合流(打一成语)。 谜底:泾渭不分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谜底:头头是道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谜底: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谜底:同甘共苦
单方告别(打一成语)。 谜底:一面之词
照相底片(打一成语)。 谜底:颠倒黑白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打一成语)。 谜底:面面俱到
武大郎设宴(打一成语)。 谜底:高朋满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谜底:自力更生
千里通电话(打一成语)。 谜底:遥相呼应
多看无滋味(打一成语)。 谜底:屡见不鲜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 谜底:寅吃卯粮
不考虑中间(打一成语)。 谜底:瞻前顾后
没关水龙头(打一成语)。 谜底:放任自流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 谜底:迎刃而解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 谜底:皂白不分
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 谜底:言而无信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 谜底:四分五裂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 谜底:半路出家
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娄阿鼠问卦(打一成语)。 谜底:做贼心虚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 谜底:一毛不拔
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 谜底:如狼似虎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谜底:当机立断
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 谜底:见机行事
最荒凉的地方 谜底:寸草不生
最反常的天气 谜底:冬暖夏凉
我觉得这些都不错。
打灯谜文言文
://library.hsfz.net.cn/zhongqiujie/sc/index.html
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唐诗
1.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诗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9.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宋词
1.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2.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3. 宣清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钅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4. 长相思(京妓)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宋词
5.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6.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7.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宋词
8.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0.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现代诗歌
1.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 现代诗歌
2.中秋
1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2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现代诗歌
3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4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1992年10月9日
外国诗歌
1. 船歌
〔英〕穆尔 屋○尚家骧 译
当晚风吹过那彼亚塔的时候,
啊,妮娜,你可知道,有谁在此等候?
虽然你戴上面罩轻纱,我也能分辨,
你知道我的心中爱情如火燃烧。
我披上船夫的伪装在此等候,
我战栗地告诉你:“小船已准备好了。”
啊,来吧!趁乌云还遮掩着明月,
快来吧!让我们趁此月夜飞奔他乡!
2. 皓 月
〔法〕魏尔伦 ○葛 雷 译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
://.cqwomen/news/2005/9-8/144833.html
灯 谜 妙 趣
://.cqwomen 来源:灯谜指南 2005-9-8 14:47:38
谜语,是中华民族文艺奇葩中的一朵常开不败的俏丽小花,有些谜语本身就是一首词工句丽、含蓄隽永的绝妙好诗。猜这种谜无异于赏诗,妙趣甚多,既可得到艺术的享受,又得到美的陶冶。这里,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一、瑰丽如画的风景诗。“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横流”(打一字——慧)。“一桅白帆挂二片,三颗寒星映孤舟”(打一字——悲)。这两则谜,两首诗,两幅绝妙的风光图:水秀树荣、清流荡舟的山水图;星寒水冷、空灵寂静的星空图;湖畔夕阳、信牛由缰的牧归图。两幅图画无不意境深邃,形象幽美。
二、情意深蕴的抒情诗。“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打一物——灯笼)。以比兴之笔,道出了情郎对深宅大院中淑女的深切爱慕之情,以及思而不得的惆怅。这则物谜,无异是首扣人心扉的抒情小令。
三、状形摹态的咏物诗。“出身黄苍苍,老来白如霜;头顶红色帽,一路叫补缸”(打一动物——鹅)。写农家爱物有声有色,状形摹态,情趣横生,俨然是一首揭示事物特征的科学诗。
四、引人入胜的叙事诗。“火烧罗浮山,水浸白沙滩;四面风雨紧,中间撑篙行”(打一家务劳动——煮饭)。“火烧”、“水浸”——驰魂夺魄;“风雨紧”、“撑篙行”——高潮突起。短短四句,渲染气氛,铺陈叙事,激动人心。
五、发人深省的哲理诗。‘远看一把伞,近看象鱼鳞;一人打得破,万人作不成”(打一自然物——蜘蛛网)。“汾水长流,好女远游”(打一化学名词——分子)。这两则诗一样的谜,不正向我们昭示了毁弃容易建设难、人生志当存高远的生活哲理吗?确实令人在猜谜之中思索人生、社会的真谛。
--------------------------------------------------------------------------------------------------
://.cqwomen/news/2005/9-8/155257.html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
://.cqwomen/special/815/
://info.edu.hc360/2005/09/14172980676.shtml
://info.edu.hc360/2005/09/14165680670.shtml
://info.edu.hc360/zt/zqjj/index.shtml
://post.baidu/f?kz=79132689
张起南的谜事活动
1. 清嘉录打灯谜文言文翻译
有喜欢热闹的人,编写出来精巧的谜语,贴在灯笼外面,灯笼一面挨着墙壁,其他三面贴谜语题,让人商量、揣摩,管这种游戏叫“打灯谜”。谜面,都是引用经传诗文、诸子百家、内容,谜底涉及谚语、各种物件、飞鸟鱼虫、花草蔬菜,随意选中出题。猜中的,用墨块纸张、毛笔砚台、巾扇香囊、果品食物做赠品,称之为“谜赠”。城中凡是有猜灯谜的地方,远远近近都聚拢在一起,连肩挨背,一到夜晚到处都是猜灯谜的人群,直到入夏才结束。
家震涛(清代人名)在一首《打灯谜》的诗中写道:“一灯如豆挂门榜,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远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扩展资料:
《清嘉录》是清代道光间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该书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详实,有保存乡邦文献的作用,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元末明初顾禄所撰《桐桥倚棹录》亦为同类著作,《桐桥倚棹录》是地方风土小志,记述苏州虎丘山塘一带山水、名胜、寺院、第宅、古迹、手工艺等的专著。共有十二卷,卷一到卷二分别为:山水、名胜、寺院、祠宇,卷五为冢墓、塔院、义冢,卷六为坊表、义局、会馆,卷七为汛地、堤塘、溪桥、场衖,卷八到卷十一分别为:第宅、古迹、市廛、工作,卷十二为舟楫、园圃、市荡、药产、田畴
且有“《清嘉录》以时间为经,《桐桥倚棹录》以空间为“纬”之说,后人遂合并为一册,且误作者为一人;实则同名不同时,相距二百多年。《清嘉录》以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与《桐桥倚棹录》角度不同,互为补充。
2. 嘉隐应对文言文答案唐贾嘉应对唐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
长孙无忌、徐世绩,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者何树?”曰:“松树。”
徐曰:“此槐也,何得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邪?”长孙复问之:“吾所倚何树?”曰:“槐树。”长孙曰:“汝不复矫邪?”嘉隐曰:“何烦矫对,但取其鬼对木耳。”
年十一二,贞观年被举,虽有俊辩,仪容丑陋。尝在朝堂取进止,朝堂官退朝并出,俱来就看。
余人未语,英国公李绩,先云:“此小儿恰似獠面,何得聪明?”诸人未报,贾嘉隐即应声答之曰:“胡头尚为宰相,獠面何废聪明。”举朝人皆大笑。
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吾所倚者何树(依靠) B.汝不复矫邪(狡辩) C.尝在朝堂取进止(曾经) D.俱来就看(前往) 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A.于朝堂立语 于厅事之东北角 B.虽有俊辩 虽人有百手 C.但取其鬼对木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以神童召见 以为妙绝 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1)唐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
(2)以公配木,何得非松邪?题4结合文章材料,试分析贾嘉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题1B(3分) 题1A C(4分,各2分)题1(1)唐代贾嘉隐七岁时,凭借神童的身份被召见。(2)用公字配木字,怎么不是松字?题1机智、幽默的人。
(4分,结合材料2分,人物评价2分) 答案解析: 题1B中“矫”是更正。题1A中二者都是“在”;C中二者都是“只”。
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1)中“以”(2)中“以”“何”等词语要重点理解。题1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出处:。
3. 求:古乐府的[陇西行]文言文的翻译这儿有个注释与分析,根据这个能翻译出来的了. 陇 西 行 乐府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陇西行》是兼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和大曲的一个曲调,又称《步出夏门行》。 此歌辞前八句和后二十四之句间意思不相连属。
大约前八句为艳辞,同后面的正歌本不相关的。这是乐府歌辞常有的现象。
前八句写天上景物。若理解这几句,须先阐明其隐喻之义。
“白榆”指玉衡星。“桂树”指桂星。
纬书说“椒、桂生合刚阳。”注文说:“椒桂,阳星之精所生。”
道,黄道。《汉书·天文志》:“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是想象中的太阳轨道。
青龙,东方七宿总名。凤凰即鹑火。
纬书《春秋元命包》说:“火离为凤凰。”《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
《索隐》引宋均说:“属后宫场,故得兼子,子必九者,以尾有九星也。”(案闻一多说:尾本东官宿,当为龙尾。
此云凤将九雏盖与南宫朱雀相乱。) 这八句在表现上,颇有特点。
其一,因名借物,赋以形态。某些星宿本以动、植物命名,诗人信手拈来,将它们化为动、植物物本身的形象;并且借“黄道”为通衢大道(古有所谓“天衢”的说法),将这些动、植物形象井然有序地系列在“大道”两旁,于是造成一种迥异于人间的“仙境”。
诗人借物赋形是有选择的。“桂树”令人想到传说中的“月桂”,“龙”、“凤”是传说中天上的灵物。
就是“白榆”也同寻常人间的榆柳不同。这些事物都是烘托“仙境”所不可少的。
其二,这种神仙境界出于诗人的想象,是不存在的,然而,其中的一事一物都实有所指,犹如打灯谜,其用意不在字面,可谓之虚而能实。其三是想象奇妙。
全部诗意都是从想象生发出来。否则,几个星宿的名称是构不成诗意的。
这八句诗用的是诙谐风趣的笔调,所以虽用了游仙诗的形式,却并非在着意写神仙事。这种将星宿经作动、植物和人作为诗的意象的写法,《陇西行》之前就有,象《小雅》的《大东》篇和《九歌》的《东君》。
尽管《东群》写得颇为壮美,却也不还不能象本篇一样创造出完整意境。 “好妇出迎客”以下二十四句颂美一位能独特门户的“健妇”,是《陇西行》歌辞的正题。
诗因何而作,本事已无可稽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引《乐府解题》说:“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
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这也只是就字面说的。
写法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用笔工细。
譬如写主人待客一节,先写“请客北堂上”指明客座应安设的方位,继写“坐客毡氍毹”,表示对客人的恭敬,其中也包含待客的规格。摆酒要摆出“清”“白”两样,虽说不上是丰盛,却是在避免单调,可以看出主人用心的周到。
所有这些,都很能表现主人公的讲究礼数。有几个细节写得非常妙。
如写主人公迎客时,说“伸腰再拜跪”,写在酒席前应酬,说“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全是连续动作;这类句子,用于人物的刻画,能够曲尽其态。
又如写主人用好酒待客,说“酒上正华疏”。倒在杯子里的酒涌出水平面形成一条条的花纹,正表明酒好。
这种写法,应当说是比较形象比。象这样绘形绘色的笔墨,在乐府诗中是并不多见的。
第二是叙事的严整有序。开首二句“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简炼地画出主人公的容貌姿态。
接着写她对客人施礼、寒暄,把客人让进堂屋,再写为客设座,再写摆酒陪客,再写酒罢备饭,最后送客尽礼,显得有极有章法。这样写,同诗中表现主人公的落落大方,处事的稳健练达是一致的。
第三是文字质朴。质朴是乐府叙事篇章的共同特点,而本篇尤为突出,描叙一事一物,莫不从实处着笔;并且做到朴素而能生动传神。
如“左顾”、“敕”、“促令”、“盈盈”、“趋”等字眼,都极富表现力。 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诗人由衷赞美说,古代的贤妇人齐姜同她相比也不免逊色,说她是胜过“丈夫”的“健妇”。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这种赞誉,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这也正是她在封建社会的妇女中出格的地方。
但诗中写她所有的行为都不仅没有超越,而且是严格遵循封建礼法的。这一点,则是主人公性格的核心。
诗的写法,从始至终扣在一个“礼”字上。 (齐天举)。
4.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的原文翻译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呢?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不妨顺便说一句,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5.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阅读答案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东风怨未开。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3分)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试题答案:
(1)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3分,答出1点给1分)
(2)手法:诗全用比体
(答比拟、比喻、对照,均可给1分)。
思想情感:
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
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
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3分,答出1给点1分)
教你猜灯谜2 | 第一讲 灯谜入门
1901年,张起南出任辰州(湖南沅陵)中学校长,在学校大力提倡和开展“灯谜”活动。创办“蓬莱谜社”,为辰州人士讲述谜学,推动湖南“灯谜”活动的开展。
辛亥革命以后,起南随胞兄超南寓居北平(今北京)。1916年,加入由樊樊山、韩少衡、张郁庭、关颖人、高阆仙、刘春林等发起组织“北平射虎社”,该社社员在兴旺时曾经多达300余人。张起南与孔剑秋有“射虎社”“一时瑜亮”之称。
在北平期间,张起南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谜学”和创作新谜语。在当时南北两派谜坛中,他为北派中坚。其谜语特点,谜面多取七言、五言的诗名或词句,意境优美,字协平仄,富有韵味,又有浓厚的“书卷气”,另是不标谜路,而是在谜面上巧妙地说明谜底的字序变化或字形变化。
张氏对灯谜的普及、提高和改革树勋甚伟,对灯谜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是近代谜坛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15年,他将对灯谜的谜底、谜格、择面、制谜方法等有关“谜学”理论方面的论述,自己创作和收录他人的灯谜3000多条,写下当时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谜书《橐园春灯话》2卷。该书被推为“取精而用宏,思深而趣永”的“古今有一无二之作”(见陈琪序文)。瑰为谜学经典之著。
1922年,南迁湖南衡阳,他曾撰《春灯续话》,因卷帙稍繁,惜未刊行。逝世后遗有未刻谜语数万条,寄藏韩少衡家,后由顺德黎国廉及其兄张超南搜集整理,编成《橐园春灯录》一书。后合编于《张黎春灯合选录》8卷出版。
请列出十五条灯谜,并对其中三条精品灯谜进行一两句话的赏析。急求 在线等谢谢谢谢了!!!
一、 什么是灯谜
1. 灯谜是一种捉迷藏的文字游戏
灯谜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文字游戏。
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许多奇妙之处:其一,每个汉字的结构都由若干个笔画、偏旁部首或单字组成,可以像积木一样拆卸拼装;其二,汉字实质上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字都犹如一幅凝练的简笔画,可令人去琢磨它象什么;其三,同一个汉字,往往又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有的字还一字多音,音不同,其义也异;如果在字义之间进行“移花接木”式的转换,常常会产生类似相声中“包袱”的效果。
灯谜,就是通过对汉字拼拆组装、以状象形、改变字义、字音等手法,巧设迷阵,让人猜射的文字游戏。
此谜从字的结构着手:两个“岁”字除掉“夕”字,剩下两个“山”,再聚到一起,得出谜底“出”。
此谜用的是象形手法:“酉”字立着看,很像酒坛子,横着看又极像手拉式的古老风箱 。
这条谜是在字义上作文章:谜底中的“近视”原本是一种病名,入谜之后,则将词义转换成“接近瞧看”的意思,原来的“预防近视”现在变成了“防止相互接近瞧看(抄袭)”。
2.? 灯谜是一种短小精致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有洋洋百万字长篇,也有数十字的诗词曲赋,灯谜算是最短小的,一句 话,一个词乃至一个字都可以成谜。
谜虽小,却十分精悍。灯谜不仅讲究遣词造句、注重文,它的特色及魅力更在于谜面与谜底答案之间浑然一体的配合。好的灯谜由于创作手法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或典雅、或雄浑,或机巧,或幽默,都会给人们带来较强的美学感染力。本书后面有专门篇章将为读者赏析各类灯谜佳作。当你迈进灯谜大门拾阶而上的时候,不仅要关注灯谜的游戏性,也要注重它的文学性。 ?
一条灯谜,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谜底,有极少数的谜还有谜格(以后再介绍谜格)。
谜面:也叫谜题,是供人思考的考题内容。
谜目:猜谜的范围,如成语、地名、**等。过去谜目前边往往加一个“猜”字,现在约定俗成不加了,本讲座此后的谜目也将其省略。
谜底:也就是谜题的答案。
三、学谜第一步
俗话说,入乡随俗。民有民俗,家有家规,灯谜也有它自身的游戏规则。要想学会灯谜,第一步就要掌握人们在猜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遵守的常规,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1. 谜底不准“露面”
所谓谜底不能“露面”,是指谜面上已有的字,谜底上就不能再出现了。这就像小孩藏猫猫,如果露出一条小辫就犯了“隐”的大忌。
谜面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意为“年纪大了,想法反而愚笨迂拙起来”。初学者见到此谜,往往不思索就报出谜底“老糊涂”。错了,因为谜面已有“老”字,谜底不应再重复出现。这条灯谜运用了反扣法,正确答案应为“小聪明”,意思为:“小的时候聪明了”。
猜谜要领自己想出的答案中若含有谜面上的任何字,则肯定是错误的,应该另外寻找正确的谜底。
2. 谜面和谜底不能“倒吊”
所谓“倒吊”,是指谜面和谜底关系混乱,出现了谜底词义小于谜面词义的倒葫芦现象。谜面上若有“牡丹”、“芍药”等词语,你在谜底中可以猜它们是“花”;谜面上若有“花” 字,你可以猜它是“植物”,但绝不能猜它是“牡丹”。
如果你猜的谜底是“牡丹江”,那就犯了“倒吊”的毛病,因为“落花残红”未必就是牡丹”,也可以是其他的花,“清流”可能是小溪、河流,未必就是“江”。此谜正解是 “ 赤水”
猜谜要领不要去比谜面概念更小的倒吊式谜底。
3. 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灯谜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在谜面或谜底偷梁换柱,使谜面或谜底原来的意义变成另外一种意义,从而产生趣味,这在灯谜术语又叫“别解”。灯谜“贵在别解”,无别解不成谜!
下面两条谜,其中有一条不叫灯谜,你能辨认出来吗?
成语“打成一片”原意为“(人与人)合成一个整体”,其中“打”字指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显然,例1中的谜面与谜底直来直去,都没改变成语的本义,故不能成谜。
例2的谜面取自李白《子夜吴歌》诗句,古时以砧杵捣衣,砧是垫石,杵是棒槌。这条谜中,谜作者巧妙地把谜底中的“打”字别解成棒槌“击打”衣裳;水湾河畔,“万户”捣衣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此意境与原成语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故谜趣盎然,也颇具美感。
初学猜谜,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脑筋转不过弯,总想给灯谜做语文课里的“解词”工作,或直来直去的常规推理。
有这样一则灯谜:
在不同的灯谜晚会上,总有人猜之为“开卷有益”。只要读新书、读好书就会受益,这仍属于没有别解的推理判断,因此,该答案并不符合灯谜的要求。正确的谜底是“不念旧恶”。不念旧恶,本义是“不记过去的怨仇”,在谜中被别解成“不该读旧书和坏书”的意思。
猜谜要领猜谜必须拐弯去猜,灯谜必须有别解。
4.? 谜底不要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谜除外)
大家知道,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但它们的字形、字义却大相径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同字不同的谐音字。灯谜是一种严谨的文学形式,不同于民间谜语和歇后语,不允许谜底直接以谐音扣合谜面。
民间谜语常用谐音手法来迷惑猜者。
这条在谜面上用了谐音的术,念给别人猜时,将“河上头,泥固脚”读成“和尚头, 尼姑脚",使猜的人摸不着头脑。
这条谜在谜底运用了谐音字。
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的俏皮话,也经常使用谐音字。
很多灯谜初学者受以上民间谜语和歇后语的影响,猜灯谜时也想用谐音字扣合谜面,这种习惯必须纠正。
需要说明:前人了为迁就某些谜底,使之能够成谜,发明了诸多必须使用谐音的谜格,如“白头格”、“粉底格”、“梨花格”等等,这些以后我们会在别的章节进行介绍。
猜谜要领对于没有标注谜格的谜,绝不能用谐音字去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学谜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再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灯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那么通向灯谜艺术的大路将是一条充满魅力诱惑的坦途。
狱中诗篇已刊登(三字常言)发牢骚
赌命(四字新词)以人为本
念手足之情,告诉你这秘密 (办公用品冠品牌)兄弟传真机
示范出租车(口语)好样的
巴黎任命外交官(称谓)法定代表人
并非破腹产(卷帘格,物理名词)自由落体
不得克扣职工工资(人体部位四)须、发、足、额
东海缺少白玉床(古代书法家)王献之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琴曲名)广陵散
定盟月下,结缘花前(十五划字)蕴
观音人间寻三藏(节令)立春
“为有骄阳枝更荣”(成语一)来日方长
蜀中粮草要先行(字)菊
博取头奖来天水(猜四字气象用语)中到大雨
星期天无来(古书)周易
吾略带兵马,在此设伏(6字口语)少跟我来这套
厂方合力出点子(字)励
天边眉月映小窗(字)知
金印(三国人名)黄盖
拐杖[机构简称] 谜底:足协
姑娘长相不一般[称谓] 谜底:女
巨闪耀目阵阵急[名词] 谜底:电视连续剧
V[旧称谓] 谜底:丫头
孝[称谓] 谜底:老头子
急 (打成语一)争先恐后
集中一点 (打字一)虫
忌茶戒烟 (打成语一)水火不容
孕妇走钢丝(成语)铤而走险
喜获双胞胎(成语)一举两得
丹江(打一字)。 洙
干涉(打一字)。 步
西施(打一字)。 俪
东施(打一字)。 妞
航道(打一字)。 潞
和局(打一字)。 抨
泥峰(打一字)。 击
祝福(打一字)。 诘
烟缸(打一字)。 盔
晚会(打一字)。 多
瑞士(打一字)。 佶
粮食(打一字)。 稞
乍得人(打一字)。 作
顶破天(打一字)。 夫
三丫头(打一字)。 羊
不怕火(打一字)。 镇
写下面(打一字)。 与
陈玉成(打一字)。 瑛
旱天雷(打一字)。 田
热处理(打一字)。 煺
不要走(打一字)。 还
半导体(打一字)。 付
关帝庙(打一字)。 扇
好读书(打一字)。 敞
雁双飞(打一字)。 从
单人床(打一字)。 庥
神农架(打一字)。 枢
抽水泵(打一字)。 石
画中人(打一字)。 佃
绊脚石(打一字)。 跖
高尔基(打一字)。 尚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包头界首(打一字)。 甸
古文观止(打一字)。 故
争先恐后(打一字)。 急
颠三倒四(打一字)。 泪
四个晚上(打一字)。 罗
熙熙攘攘(打一字)。 侈
谢绝参观(打一字)。 企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 旷
总是玉关情(打一字)。 国
柴门闻犬吠(打一字)。 润
(1)“洋装虽然穿在身”(机构简称)外服中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张明敏这首旋律优美,曲调悠扬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赤诚之心。作者巧撷前句歌词并承下句笼意射“外服中心”,即意为:我虽然穿着外国人的服饰,但心是向着中国的。其扣合严谨,立意高雅,底别解气顺意足,以一“外”一“中”对照谜面,通过对比产生的反差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歌词中表达的爱国热情。有人曾有以此面射四字名词“中心内容”,虽亦得其意,然终未及斯谜之精美。民国吴朝纶曾论谜曰:“性情所至,妙不可寻曰能品”,观乎斯谜,实能品之典范也。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杂志三)莫愁、人才、健康
面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盈缩,寿命之长短。不但,不是。养怡,养成怡悦乐观之生活品性。依底三、三顿读,扣后谜面。
斯谜面出有据,借先人之名句,喻现代之文明。纵观当今,皆以自撰“笑一笑,十年少”……来扣合。该谜另辟蹊径,慧眼识珠,运典之详熟,当为一佳。谜底谜面全部扣合,无一抛荒,字字落实,构思之神合,缀底之精妙,又为一佳。
观其谜,凝炼飘逸,韵味隽永,寓意绵长,警示今人,岂不佳乎!
(3)又见恋人芳心乱(环保名词)变态
谜文似是在描写一位初次涉入爱河的女子,见到情人时,由于内心的激动而表露的那种忸怩不安的羞涩心态。作者用了拆字手法制得此谜,――首先把谜底“变态”拆散为“亦”、“又”、“人”、“心”,余下“一”作者则巧妙地设想为“芳心”――“亠”的变更之“乱”。然后经过离合,终于推出了“又见恋人芳心乱”这条谜面。该谜扣合确切,且字字有着落,读起来通顺、流畅,谜文中“见”字为关联词,而“乱”字则是被当作奇兵出现的,先是用为调整、理顺字体结构,其二,由于此“乱”使整条谜面显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笔者认为,凡是要作一条合格的谜,必需要创立一种良好的意境。该谜文中所描绘的,不正是一幅“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画面吗?
(4)“错!错!错!”“莫!莫!莫!”(成语)参差不齐
面句出自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词中表达的是陆游与原来的妻子,也是他的表妹唐婉,婚后感情很好,但由于陆母的反对,被迫离婚。公元1155年春,陆游与唐婉在绍兴沈园再次相遇,彼此心中都很苦恼,在感慨之余,诗人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词中上、下阕末句入声字三次重复使用,掷地有声,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感染力。谜作者将底顿读为“参/差/不/齐”,“参”在此与“叁”通,“差”作“差错”解,“不”与“莫”同义,作者选此六字为面,与底字字相扣,殊为不易。总之,此谜面取名句,顿读巧妙,构思独特,不落窠臼,有矫矫不群之势。当为佳作。